
本周市场出现了较大震荡,在我们的预期当中,上周三我就跟投资人预计市场在上冲4000点后,不会马上逼空上涨,相反部分获利盘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抛压,导致股指出现反复震荡。
所以大家看上证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就会感觉到本周市场极难操作。今天上证指数在早盘还一度出现向下砸盘,一举击穿20天均线支撑,上午的恐慌性抛盘是比较大的,但午后突然盘中反转,将两地股指快速救起来由绿转红。
市场为什么会出现盘中反转?是怎样的利好消息促使今天市场出现反弹?
最近几天大家可以看到,科技股跌势比较猛烈,而今天部分科技股尤其是龙头概念出现盘中触底反弹。大家可能在问,我们借这一波反弹究竟是减仓离场?还是继续期待科技牛市上涨?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跟大家慢慢探讨。
【两因素导致本周A股调整】
本周市场为什么下跌,我们在上周就做了预期。一方面,中美贸易谈判可能会出现多种变数,导致市场出现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AI科技泡沫狂潮可能会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本周我们感觉到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确实主宰了市场多空博弈的方向,市场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变化,首先是会晤当天两国元首对于中美贸易问题达成了非常好的口头协议。但随着特朗普1小时40分会晤结束返美后,在韩国所达成的一些贸易协定并没有真正落地执行,中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反复,甚至特朗普面对美国多个州的游行示威恐怕也是心头火突然间升了起来。
所以对中国问题他采取了说话不算数,反反复复的思考方式,从而导致了最近几天一会儿说要取消对华贸易关税,一会儿又说还要继续增加40%,一会儿又说再降低20%。
总而言之,这个星期中美谈判代表其实就中美贸易关税据理力争,最后是想得到一个明确结果。
这份公报在今天午后终于发出来了。随着口头承诺,到一纸公文落地,好像这场釜山见面会所达成的中美贸易最终结果算是一锤定音。这次釜山谈判最终的结果,美国把芬太尼关税从20%降到10%,另外把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执行日期向后推延了一年时间,这已经是第三次推迟了执行关税日期。
第一个90天和第二个90天发生在今年的二三季度,也就是说从今年11月到明年11月,关于中美关税问题还要推迟一年时间才重启,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结论,至少对于当下的中美来讲,不必剑拔弩张,甚至有经济脱钩的风险,给大家充分时间各自调整本国经济,从而相互促进两国的贸易和发展。
当然中国在稀土上也做出了让步,我们在取消对美进口关税的同时,也放开了稀土出口管制,这场激烈纷争似乎又告一段落了。
今天沪深两地股指午后出现快速上涨,大家悬在心头的关税问题,在这一轮谈判中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我们并不认为关税战就此结束,相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在不确定的时间突然爆发。
不过至少在贸易战整个过程中,中方是越打越强硬,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采取打一打和一和的态度,把中美贸易纷争问题演绎成了两国博弈的主要问题。
当然我们也说过,贸易战并不是最终中美博弈的核心,它只是一个牵引,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博弈核心在哪里?我们认为还是在中美元融战场上。贸易实际上牵动着金融,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美国在过去30年,之所以维持强大的美元体系,跟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美国提供了很多廉价商品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把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扶持中国各行业迅猛发展,也使得14亿中国人冒着风霜血雨,用勤劳和汗水,给全世界打造出了很多优质廉价商品。
所以我们的商品大量出口世界,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换取大量外汇。这些外汇一方面买美国国债,另一方面继续投入世界工厂进行生产。周而复始,30年中国的外汇可是攒了一点家底,但没有用到中国人身上,基本都用在买美债上。
你看这个大的商业闭环,使得美国在过去三四十年,一直享受着中国人的廉价劳动力红利。美国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行美元,用美元购买中国廉价商品,然后美国人靠着高工资和补贴买美股,投资房地产,享受各种投资的高收益。
美股市场也一路长虹,房地产市场更是彩旗飘飘,整个美元体系的强大,对全世界来讲是贡献最大的。
随着中国制造业强大和规模逐步扩充,中国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终身去做美国廉价劳工,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科技,也要发展自己的金融、军事,让中国强大起来。
所以当中国制造业和贸易突然超越其他国家,变成全球第一大生产制造国,第二大贸易出口国。这时候美国确实感到压力,主要是他觉得自己的好日子恐怕要过完了,中国人可以站起来跟美国人说No的时候,美国感到更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美国用货币宽松的方式继续扩大美元发行,来保持强大美元的市场地位。而中国也恰恰是从2008年意识到,我们需要走自己的路,如果再被动向美国输出我们的资源商品,我们将在美国次债危机后,未来10年卷入更大的全球性金融风险。
当这种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时,可能美国会觉得这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必然。对中国人来讲,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政策出现转向,美国这时候制裁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018年他们对中国进行贸易关税各种打压,实际上它在打压贸易关税的同时,使得中国产能突然间过剩,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我们生产的产品要不断流向全球各地,一旦我们出口受阻,必然会产生商品回流,导致生产过剩后的行业内卷。
中国从2015年开始降杠杆、去库存,进行供给侧改革,从2015年-2025年10年间,我们做了大规模经济调整,但这个调整非常艰难,用牺牲房地产的十年高速增长,换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陷入通缩的陷阱。
“十四五”结束后,我们不得不说美国过去十年疯狂印钞,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变动的同时,我们的M2的增长量也非常惊人。目前我们 M2总数已经达到320万亿人民币。美国在印发美元时,通胀伴随量化宽松同时出现的。
但中国在M2增长这10年,我们并没有出现像样的通胀,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中国商品价格并没有疯狂上涨,除了房地产外,相反从2023年到现在,我们还陷入了商品价格逐步走低,消费市场并不活跃,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发行的货币都哪了?为什么没有形成通胀?相反还使得国内步入通缩陷阱?这可能也是未来我们面对中美元融博弈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这是隐形消失不会再出来,还是会在某一天突然间像地下水一样井喷出来,引发未来的经济通胀,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中国经济学者的科研课题当中。如果出现适度通胀,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如果是疯狂的,会使我们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而美国人看没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看到了,实际上美国人是多么希望中国这部分被压抑很久的地下水突然冒出来,现在大家好像都屏住呼吸,在等待那一瞬间市场的变化,美国人实际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窥视,不是说从稳定币开始的,可能更早从中国房地产开始的。
也就是目前美国在发行稳定币,而且联合欧洲、日韩、新加坡等,形成了一个稳定币联盟,并在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共同联盟协议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数字货币体系,从而对数字人民币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当下大家看到的可能是这么一个表象,但实际上美国真正想要通过金融手段打垮人民币的核心力量,发力点不一定在稳定币上,会在哪里呢?我们觉得还是在过去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GDP贡献最大的房地产行业。
【银行、房地产撑场,科技股才是真王者】
房地产经过中国政府10年政策紧缩,我们避免了房地产暴利和过度爆炒带来的通胀压力,也就是说我们拉住了房地产这根缰绳,没使它把中国经济带到高通胀的漩涡里,但却面临着一次历史性重整的压力。
各大房企纷纷爆雷,房地产市场持续的萧条,房价不断回落。虽然有各种政策支持和稳定房地产市场,但是大家现在看到成效并不显著,而在我们的隔壁,日本最近两年不但股市快速上涨,关键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了30年后,最近两年突然出现井喷式上涨。
日本的房价最近两年平均上涨了一倍之多,东京的焦点和热点地块儿房价甚至上涨了5-10倍,而中国和日本相比悬殊非常大,中国房地产陷入极度低迷状态,这也是使中国经济陷入通缩陷阱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我们说中国政府当下最大的两个民生问题,一是股市,另一个是房市。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底儿要么买房,要么炒股,家庭日常开支只占极小部分,而主要投资大部分压在股市和房市里。
这两个市场如果出现风险,会造成居民财富压力非常大。美国人是怎么想的?美国人当然希望中国股市别起来,房市最好也掉下来,所以这几年中国股市虽然没有大涨,但也没掉下去。
10年时间在3000点附近徘徊,好不容易用几个月时间,从3000点涨到4000点,这个成果是多么来之不易,还是要感谢银行股奋力支撑,创新科技股强势上涨带来的市场活跃度。
所以大家看到工商银行在今天早盘出现急速下跌时再次放量上涨,又一次出现急拉,这一周工商银行从底部的7块多钱快速向上突破,股价最高达8.21元腹肌,挑战前期反弹新高。
所以银行股这次力撑大盘股指,我也看了一下前期工商银行在2025年7月-2025年10月,出现震荡下行的调整态势。十一后,银行股和房地产股形成了背离走势。
当银行下行时,房地产在支撑着股指,当房地产出现横向震荡整理时,10月份银行股出现整体上涨,但在银行走强的同时,整个科技板块大家可以查一下,像科创50,还有部分前期一路上涨的科技概念股,从十一长假回来后,基本逐波震荡走低向下调整。
我们十一前曾谈过,十一后的行情怎么应对?我们的措施是,跟主力同步调仓换股,前期上涨过高的股票落袋为安,跟主力重新布局2026年以后新的市场热点和赛道。
市场科技狂潮从今年的7月涨到9月底这一波带动了市场人气,也成为 A股从3000点-4000点挺进的重要力量。很多小的科技股在这一波行情中都成长为科技蓝筹。我们几年前曾说过,中国股市原来都是消费概念的天下,未来可能是科技蓝筹的天下。中国股市的生态将会随着更多科技赛道的快速成长而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当市场涨到4000点时,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存在。所以刚才我们说中美之间不能把贸易战简单地看成是贸易战,背后会带来连锁反应,将会对我们未来国内以及全球市场投资决策带来较大影响。我们不能不说对于中国当下的金融市场来讲,一方面要稳定传统资本市场状态,要把它形成有计划的有节奏的向上推进趋势。
另外还需要在香港市场建立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创新型市场。所以你会发现最近资金南水北调或南下北上,时间周期越来越短。最近一周,我们发现A股市场有2-3天,主力资金净流出数量不是100亿,也不是200亿,而是近千亿。资金南下速度和规模都超出以往几个交易周和交易月,这说明目前内地资金和香港的市场资金正在频繁交换和流动。
所以说当资金出现了流动比较激烈状况时,大家期待市场连续上攻的概率比较小。从“十五五”规划出台后,我们提醒大家市场有一个分水岭,我们要将前期的投资在10月做一个了结,等待下次市场继续上涨的新号令。
不知这一周投资人是否做了调仓换股,如果你做了,我恭喜大家,如果你没做,我估计前期部分科技股在昨天以前的几个交易日给你带来的损失大概不会少于10%,未来这部分个股还会不会继续调整?
我认为,只要资金撤离速度比较快,这部分个股短期内调整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目前我认为主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仓,第一大主力当然是国家队,从前期银行股一路上涨,形成对大盘的支持,它们将会逐步向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概念股进行流动和调整。
所以下一步我认为国家队将会把重点放在已沉寂4年之久的消费股上。
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消费股从2021年见顶后,一直到现在,很多个股估值已经被打到地板下,不要说房地产,部分白酒、食品、饮料,甚至农产品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极度萎缩。
接下来我觉得在中美贸易将近有一年时间休战周期里,恰恰是中国经济快速提振,未来出口速度进一步增加,行业内卷阴霾慢慢消散,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激活市场的好时机。所以消费品价格会适度上涨,从而抑制中国经济进一步下沉的脚步,防止中国经济真正通缩陷阱中一蹶不振。
所以很多经济学者最担心是,我们不要去效仿日本,过去的30年被称为失去的30年。中国没有30年的时间来进行调整,有3年5载已经很长了。从2020年到2025年,或者更早从2018年到2024年25年,调整周期5年-7年,结束后,从2026年开始,我们认为中国消费品价格将会呈现上涨趋势,大家要特别关注。
也就是说,现在好多投资人手中的投资组合都在科技概念股上,还有一部分买了银行股。
今天有客户说,他买了北京银行,我说你现在恐怕是亏损,他说对,亏损了百分之十几。
北京银行最高是在2025年7月,也就是说当大盘股指从3000点-4000点奔赴时,银行股确实冲高回落,在一个季度里始终拽着市场,没让市场形成急迫上涨。当科技股回调时,银行股又开始底部反弹支撑市场。
所以在接下来大家说银行股还能不能继续支撑市场?我觉得这一波上涨结束后,实际上银行股在打压市场,部分主力在出货,你让它再形成一波上涨,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
这一波银行股反弹,我觉得很可能是中继反弹,未来要么继续震荡,要么很可能还会有一波下跌。
所以大家这个时候再进行调仓时,两条主线:一、对于低估值蓝筹股,也就是国家队建仓的这部分新的赛道大家要跟上,我们认为新赛道核心是消费概念。其中包括房地产、白酒和食品饮料,大家说建仓时间周期要多长,大家去关注几个重要的龙头,房地产龙头,白酒龙头,食品饮料龙头,大家去看你会发现最近这些股票虽然有所震荡,但下跌空间非常有限,甚至有个别股票拒绝下跌,非常稳定。
我认为,一旦这些消费股重新走强,大盘在4000点平台稍作整理后,还有继续上攻的动能,这是我对主力军团调仓方向的判断,仅供大家参考。
另外中国基金主力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对核心技术赛道进行了强势资金注入,导致像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算力、人工智能等股票形成强力拉升状态。
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周期,从市场整体运行看,也就“十五五”时期,前期部分科技股可能会迎来一个小周期回落,不是说这些股票没有未来,而是在挤完泡沫后才会重拾升势。你会发现新能源概念从2019年到现在,中途经历了几次波段性调整,但没有中途退场,也就是说不可能全身而退,一定是波段前行。
既然如此,我们希望大家在科技股回落时,注意增减仓和调仓,调对了,我觉得你依然在享受着科技狂潮的盛宴,调错了或者拒绝调整,有可能你会把投资收益打回原形。所以我们在“十五五”规划出来前,给投资人布局了新赛道热点。
到今天为止,我们骄傲的告诉大家,像科大国创,我们10月23号给大家布局,到今天这只个股最大涨幅78%,格尔软件涨66%,这是10月23号我们布局的新赛道的投资热点,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工业富联、寒武纪调整时,科大国创、格尔软件这些新生代的热点又起来了。
这是我们在上周给大家布局的“十五五”的潜力股。这一周时间神州信息最高涨幅50%,航天制造涨幅28%。所以不能说科技牛结束了,只能说科技牛正在中场休息,赛道更换。我告诉大家中国这场结构性牛市,要想真正赚钱,必须把投资重点放在科技战场上,为什么?
因为中国发展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面对中美博弈和东西方对峙压力,中国只有一条出路,就是科技引领未来,实现民族振兴和突破。最近德国在中美博弈很激烈时,高层发出一个消息,说不能把科技主导权让给中美两国,言外之意欧洲以德国为先进制造业核心,他们也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英国也会出台很多振兴科技的政策。
有人说在亚洲地区,未来印度会取代中国市场地位,源于第一印度在科技发展方面,最近10年确实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再有印度人口总量目前超过中国,以及印度的开放,导致全球资本注入速度非比寻常。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尽管很多科学家希望让它的速度慢一点,但大家会发现人工智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运行的。也就是说人口红利对中国来讲已经过去,对于世界来讲也不存在了。
当更多智能机器人取代廉价劳动力时,你会发现我们过去的生产关系已经彻底被先进生产力所打破,所以廉价劳动力将来势必会被机器人所替代,不是说国家人口多,就会变成强国,而是你的国家拥有先进科技力量,才能真正强大。相反人口多,倒是给国家造成了很多负担,给地球带来了很多资源浪费。
中国这几年,人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削减,一个是疫情,一个是人口老龄化,一个是年轻人不生育等,中国现在人口基数急速下降,而且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制造廉价商品向外出口换外汇,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拯救国家,才能振兴国家。
所以科技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力,中国将会举全国之力,来推动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从现在到未来10年,你一定要相信我们所有的投资都应瞄准科技方向,只有瞄准这个方向,才能真正获得投资收益。
事实胜于雄辩,从2019年-2025年,如果大家踩准了一波又一波科技浪潮,从半导体芯片到新能源到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你会发现过去的5年,虽然你经历了疫情,经历了经济下行,但投资收益却稳步增长,未来5年,我觉得是介入“十四五”到“十六五”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时期。
有人说,如果这5年中国经济不把握科技腾飞脉搏,我们就失去了中华民族崛起的机会了。所以我相信这5年对于中国来讲,科技是重头戏,我们的投资方向要继续在科技领域深挖潜力赛道,重仓持有一些龙头股票。
中国证监会最近无论是主席还是副主席,都出来喊话,让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资产不要在银行里睡觉,要让他变成社会资产,要去投资,甚至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开户炒股。
在以前,这是不可以想象的,公务员炒股肯定要开除的,现在国家一纸通文打开了屏障,允许公务员炒股,说明东西方在进行激烈对决时,你通过权益类资产投资,不但保有家庭资产,而且还会助力中国科技事业腾飞。所以我们不能再把钱放在银行里了,必须要学会投资,过去可能你投资房地产,现在一定要抓住科技前沿赛道的股权。
【黄金、房地产是否值得继续投资?】
这里我想多说一句关于黄金的问题,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建议大家用部分家庭闲钱购买黄金,直到黄金超过每盎司4000美元,可喜可贺。但近段时间黄金市场出现极其低迷的走势,随着全球加密货币暴跌,黄金也同步下跌。好多投资人问,现在拿着黄金,我是卖还是继续拿着?国家在上周末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黄金交易要交税,把大家搞糊涂了,说黄金买卖要交税,黄金到底是货币锚定物还是一种资产,其实是一种产品。
因为你只有购买了这种产品,才交税。这个政策你只要买黄金不交割,不收税;进行交割,无论是实物交割还是期货交割,就得纳税,大家有点懵了,说国家是鼓励我们买黄金,还是不鼓励,黄金将来是涨还是跌?这里给大家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黄金到4000美元后,市场会有一次市场化的打压动作,因为涨得太快了,所以主力在做多的同时已经准备好做空。这个主力到底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当然做多主力,国内国际都有,但国际黄金话语权现在已经部分的被中国所取得,所以中国通过政策调整黄金买卖的干预性措施,肯定会影响国际黄金市场走势。
当然国际黄金话语权也并没有完全消失,特朗普可以通过军事大棒或关税大棒指挥黄金价格的波动。而有些人说未来中美博弈不一定在稳定币上,有可能会是在黄金市场上。正因如此,黄金才备受全球投资者青睐,市场稍有波动,各大央行就会增持黄金,投资人也会大量购买黄金。未来两年我们认为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黄金在每盎司4000美元上波动后,还有继续上涨潜能。
但为了稳定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中国提出黄金交易要收税,意味着你可以买黄金,但不要交割,你要把黄金放在银行里,或者中国黄金交易市场里,你要提出来就收税。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大家如果买完黄金把黄金都提出来放在自己家里,也不做交易,中国金融资产流动性就会变得一潭死水。中国房地产几百万亿资金,黄金再搞几十万亿都放在那儿,就相当于把钞票放在家里,不流动了,对于中国经济风险非常大。
但如果你不交割,那就意味着别人买黄金时就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大家懂得了没有?但是为什么给两年期限,因为这两年可能恰恰是国际黄金市场要出现重大变动的周期,所以你只要不交割,就不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同时也不会使得人民币市场,银行储蓄陷入到流动性紧张,或者是流动性缓慢等一系列被动状态,货币的使用效率要提高。
所以中国实际上用这种方法在走美联储的路,也就是说全球央行都去买黄金,然后放在美联储的地下仓库里,然后一交割,美联储说我交割不出来,原因是他拿着各国央行买的黄金,又做了抵押,然后又投资了其他债券,还有一些商品,所以这个就叫金融。
说到这儿,给大家总结一下,第一,我认为从长期走势看,黄金恰恰不会因为受到政策性限制而使它走下降通道,而是在每盎司4000美元基础上有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可能性。
第二,国家对黄金市场交易的管制,恰恰使得未来中美金融博弈的战场上更加凸显黄金作为锚定物的市场地位。
所以你说要不要买,我觉得如果调整到低点时,你以前没买,可以追加买入一些,你可以不交割,把它放在银行里,两年后,国家可能会取消这些税收政策等,到那时再交割也可以,但你不要因为这个政策出台,就开始卖黄金,或者干脆不买了,我觉得大可不必。
至于房地产问题,大家说出台了这么多政策,有些地方忽涨,有些地方又忽跌,整个房地产就没有涨上去,房地产到底是涨还是不涨?我在今天前半段集中精力讲了,房地产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不知大家听懂没有,房市和股市既是中国的民生,同时又是中国经济避免陷入通缩陷阱的重要砝码。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期望房地产会继续有暴利性上涨,但房地产阶段性上涨,在政策烘托下的阶段性反弹是存在的。就是它可能会像股市一样,股市横了10年时间,房地产也可能在横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有阶段性上涨,但不会是暴涨。
美国当然希望中国房地产最好能崩溃,只要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下行,形成闪崩,中国金融也就彻底缴枪,所以国家不会让房地产市场走到这种绝境之处。现在我认为应该已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了。所以大家不要期望A股在短期内走出轰轰烈烈的万点行情,那可能是未来5-10年的事情。
中国股市走到4000点,我说一句话,还是要抓科技股,消费概念阶段性力撑大盘,形成估值修复性上涨,但真正让我们获得巨大投资收益的一定是科技概念股上,黄金低位可以继续增持,房地产借反弹卖出手中多余的房子,买入你有刚性需求的房产,从几十平米到100平米,比如你家庭成员多,可以给它变成200平米,就是说房地产你不要一下子买很多套,很危险,将来一收房产税你是受不了的。
所以我说你如果将来房地产市场有反弹,你把你多余的房子卖出去,然后让市场有刚性需求的人能买到,因为房子不像以前那样盖的多了,总量会形成平衡。
你如果在房地产反弹时,还把房地产作为重要投资手段,像买股票那样一买就10多套,我跟你说将来风险非常大,因为房产税是一定会出台,只不过不会在当下,但如果房地产出现阶段上涨后,房产税一定会出台,中国政府会给大家进行家庭资产重新配置的机会和解决方案,但如果利用政策,你反倒会吃大亏。这就是我对于当下股市、房市和黄金市场的预判和解释。
至于中美之间,我觉得顺其自然,大家不必过于恐慌,因为前两天大家都恐慌的不得了,事后不也是双方达成和解,因为中美两国在这个时候谁都不希望剑拔弩张,美国后院也不安稳,中国经济还在苦苦支撑,打起来两败俱伤合则两利。
展望未来,不同时期,只要我们对市场有清醒的认知,我觉得会走向更美好更成功的人生巅峰。
(本文根据《一年一度瑞财经》演讲整理,作者张松(天瑞)系中方信富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