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加快抢占深海、深地、极地探测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深地经济进入产业爆发前期,成为新一轮关注的焦点。
资料显示,我国“十五五”期间深地经济年市场体量达3-5万亿元,2026-2028年商业化初期增速峰值40%,到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而到2030年全球深地经济规模也有望突破25万亿美元。
之所以“十五五”规划将深地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解决浅部资源枯竭问题,向深部要战略性矿产和清洁能源;第二,利用深部岩石的高稳定性、高热稳定性等特点,建设能源储备库、高精度实验室和战略基础设施。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传统采矿业的简单延伸,要知道这是一个融合高端装备制造、尖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全新经济形态。
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新风口,普通投资者到底如何布局?哪些才是深地经济真概念股?其中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
深地经济是指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开发、深部空间利用等形成的经济活动及相关产业链的总称,包含深地资源开发(油气、矿产等)、深地空间利用、深地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等多个方面。
今年以来,从自然资源部到国家发改委,“深地、深海、深空”三大战略前沿被反复强调。其中“深地经济”首度被明确纳入“十五五”重点布局,标志着以地下资源开发、空间利用与能源储备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式进入制度红利期。
此外,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委会的成立,被视为“第四国土”理念的正式确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国土规划思维的根本性拓展——未来城市的发展空间,已不再局限于地表。
从产业链来看,可分为装备制造、核心材料、技术服务、空间建设等几大方向。
装备制造环节技术壁垒最高。神开股份的井控设备、中信重工的竖井钻机全球市占率达60%,成为“国之重器”。 2025年上半年,中油工程深井订单同比激增120%,新签合同额创1250.76亿元历史新高。
核心材料领域,超硬材料是钻探作业的“牙齿”。黄河旋风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产能全球第一,产品覆盖深部油气钻探全场景。超高压合成装备技术国际领先,客户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巨头。
技术服务环节呈现高附加值特征。潜能恒信拥有独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专注于复杂油气藏勘探;华测导航的高精度监测系统在矿山、隧道场景市占率第一,毛利率达58%。
地下空间建设直接受益于城市深层开发需求。隧道股份承建全国四分之一地铁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于上海深层地下交通网络建设;苏盐井神利用千米深盐穴建设储气库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单穴容量可达百万千瓦级。
研究机构表示,短期来看,“十五五”细则的落地将成为关键催化剂,装备制造与地下工程板块有望率先兑现业绩。中长期则更应关注技术领先、订单可验证的企业。三类公司值得重点关注:(1)拥有关键设备、具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龙头;(2)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的专业玩家;(3)手握稀缺资源储备的标的。
需要注意的是,深地项目普遍具有投入周期长、现金流回笼慢的特点,超深井项目完整周期往往需1—2年,部分项目的商业化验证周期可能长达3年。投资者应更关注技术可靠性与项目兑现率,而非短期题材热度。
(资料来源:国家各部委及研报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