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斗牛号 > 内容
人形机器人细分赛道,未来5年将指数级增长!(附名单)
2025-04-29 16:39:47来源:中方信富
分享到:

未来五年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领域爆发!

数据显示,全球近60%的人形机器人投资正在流向亚洲。有报告预测,到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亿元,届时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面对这么大的蓝海市场,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布局?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其中的一个细分并且十分重要的赛道,那就是电子皮肤。感兴趣的大家认真看完,并收藏起来好好研究。

根据GroundView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约109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到371亿美元,5年CAGR约为23.0%。

国内方面,2024年电子皮肤市场规模预计4.6亿元,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到90.5亿元,期间CAGR约为64.3%。在巨大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下,我国的电子皮肤产业也将走向高速扩容期。

大家知道,电子皮肤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外衣,致力于模拟并超越人类皮肤功能的可穿戴柔性仿生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和安全交互的关键部件。

在电子皮肤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传感、弯曲、自愈等特性,并且在灵敏度、精度等方面不断优化。

从产业链来看,电子皮肤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种导电材料、柔性基底材料、芯片、传感器等;下游则是各种系统集成与应用开发。

目前全球初步形成了以欧美日企业为主导、国内厂商加速突破的格局。

海外厂商中,SynTouch、Novasentis、TekscanInc.、Interlink Electronics、JDI、Baumer、Fraba等在高精度触觉传感器方面具有领先布局。

国内方面,汉威科技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的柔性纳米仿生电子皮肤包含压阻式技术;福莱新材FOS系列电子皮肤具备多模态感知融合(压力+温度+剪切力),采用柔性印刷电子工艺将不同功能层集成于单片基底,解决多传感器协同误差问题;德尔未来与高校联合开发自供电透明E-skin,解决传统传感器刚性问题;祥源新材生产的发泡材料可作为传感器的压电功能层,实现压力和震动的感知,在实验室技术层面验证了压阻式传感方案的可行性;申昊科技已形成接近式、预接触式、接触式、指压式四大基础产品矩阵;日盈电子电子皮肤压阻式产品聚焦于指尖,单指27触点(2温度+25压力)。

另外天奈科技碳纳米管电子皮肤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沃特股份在导电水凝胶等柔性电子皮肤电极材料方面有研发和生产优势;奥迪威突破传统超声波赛道,推出电子皮肤,同时集成了感知压力、温度、滑动、冲击等能力。

在柔性触觉传感器方面,国内尚处于早期产业化阶段,多家厂商逐步突破核心感知结构设计与封装集成等关键环节。钛深科技、帕西尼感知、苏试试验、埔慧科技、慧闻科技、弘信电子、墨现科技、力感科技、他山科技、中科纳芯等多家厂商都有相关布局。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逐步进入量产阶段,电子皮肤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方信富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
中方信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