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创板 > 内容
创业板多元包容,活力四射!华泰联合江禹:机构投资者参与踊跃,券商
2022-08-25 13:21:21来源:券商中国
分享到:


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落地两年,为进一步健全支持创新市场体系注入了新动能。

2022年8月24日,距离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落地已过去整整两年。在此期间,创业板功能更完备,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截至8月23日,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30%,总市值超2.6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的21%,其中近9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近6成公司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创业板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设计,为更多成长型、创新型企业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让更多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选择创业板作为上市地。”华泰联合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禹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创业板这片肥沃的资本市场土壤,能够充分助力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实现企业高水平科技创新、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找准定位打造创新阵地

券商中国记者:据您观察,近两年创业板在上市公司分类、投资者结构、企业创新属性等方面有哪些明显变化?

江禹:实施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坚持支持“三创四新”企业的板块定位,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各方面都有令人欣喜的变化。

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根据中证行业分类,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前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制造、医药医疗、电子、化工、电气设备,合计占比接近50%,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投资者结构方面,2019年-2021年,基金、保险持股比例分别从4.62%、2.25%上升至6.44%、3.11%,专业投资者比例进一步增长。此外,近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金额也逐年提高,从2019年的1.0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24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请结合华泰联合证券的保荐业务,谈谈创业板注册制下的新增上市公司有何亮点或特色?

江禹:自2020年试点注册制以来,我司已累计保荐共2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数量位居市场第三。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医疗、新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中不少均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具有鲜明的成长性和创新性。

例如,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南大环境、首家按照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的迈普医学、A股锂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第一股中伟股份、我国生物制药领域首家以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方式至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华兰疫苗等。

多元包容吸引企业上市

券商中国记者:短短两年时间,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数量高达355家。创业板对企业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江禹:创业板IPO注册制改革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诉求,对IPO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一方面,创业板IPO上市条件具有一定的包容度,通过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更为多元、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这些上市规则,足以引导具有成长性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申报创业板IPO,为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4家企业以第二套上市标准申报创业板IPO,创业板IPO上市条件成功大范围落地。华泰联合证券作为创新能力突出的投行,保荐了首家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企业上市(迈普医学),为创业板IPO上市条件的改革落地作出应有贡献。

另一方面,“三创四新”的创业板板块定位亦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创业板既支持具有“创新、创造、创意”特点的成长性企业IPO,也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企业IPO。

为引导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还明确属于行业负面清单的企业若与“四新”特色深度融合也可以在创业板上市。上述板块定位,充分权衡我国各类科技创新企业行业分布广的国情,有效包容各行各业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发展。

券商中国记者:为服务好IPO企业到创业板上市,相关制度进行怎样的提升完善?

江禹:创业板注册制是在大量存量基础上的增量改革,需要一定的IPO企业作为源头活水,进一步聚焦板块的创新创业特色,激发板块活力。为有效应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保障创业板IPO发行常态化,创业板不断建立健全审核制度,使创业板整个上市环节的审核进度可预期。

交易所有关部门在IPO审核过程中,与企业和保荐机构保持积极沟通,就企业关切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提升审核透明度,突出问询问题的针对性和重大性,高效反馈审核意见,能够保障符合条件的企业较快速登陆创业板。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既包括上市制度的改革,也包括退市制度的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全面优化并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保障创业板在吸纳更多企业上市的同时,有效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促进创业板的良性健康发展。

保荐兼顾履行专业职责

券商中国记者:针对创业板的“创新创业”特色,投行该怎样讲好企业故事,实现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多方共赢?

江禹:保荐机构作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第一看门人”,应当挖掘具有投资价值的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保”企业质量,“荐”企业价值。但创业板企业多数处于快速成长期,普遍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快速提高,融资需求凸显;二是企业内控水平逐步提升,规范运作能力逐步提高;三是研发投入高、研发失败风险高。

这给投行执业带来较大的挑战——保荐机构既要解决企业融资发展问题,又要辅导企业规范运作,履行“保”的责任,还要向投资者阐释企业价值和风险,承担“荐”的责任。因此,保荐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应扎实履行尽职调查程序,充分发现企业规范性问题并辅导企业积极整改,充分识别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并督促企业披露风险,充分了解企业投资价值并向投资者阐释说明。

作为服务企业上市的核心中介机构,保荐机构需要凭借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严格的风险把控标准和突出的挖掘价值的能力,才能做好保荐业务,实现多方共赢。

券商中国记者:回顾创业板注册制两年来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经验或建议值得分享?

江禹:两年来,创业板注册制在为企业提供常态化股权融资服务、优化市场结构、助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上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完成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重要探索,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奠定重要的实践基础。

全面注册制下,我们希望未来创业板能坚持IPO审核和发行常态化,优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厘清各个板块的定位和边界并提高板块包容性。同时,建议对鼓励行业和优质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提供快速审核通道,从而进一步形成板块聚集效应。


责编:杨喻程

中方信富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
中方信富公众号
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