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内容
医药核心资产大幅回调 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
2021-04-01 09:46:16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医药板块一直以来被视为牛股的摇篮,10年10倍股中医药股占据席位最多。去年乘风破浪的医药板块春节后迎来一波“倒春寒”,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节后最大跌幅达19%;其中,千亿市值以上的医药股平均回撤幅度超20%,下跌最为明显。

而在这场以核心资产为主的调整下,市场最为关注的是:当前医药板块的估值处在什么水平?未来有哪些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因素?下一步该如何配置?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黄翰漾表示,往后看,医药投资对专业化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医药行业依然是时间的朋友。

医药板块现“估值杀”

疫情下,2020年医药板块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剔除去年上市的次新股,医药生物行业全年共诞生了39只翻倍股,其中英科医疗累计涨幅在10倍以上。

春节后A股画风突变,医药板块遭遇深度调整,不过,近几日板块略有回升趋势。数据显示,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节后(2月18日至今)累计下跌近14%,期间最大跌幅一度达19%;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行业跌幅也相对居前,仅次于食品饮料、电气设备与汽车行业。

回顾历史上医药股行情,除本次外,近10年两次较大幅度回调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2018年下半年。本轮医药股调整有何不同?

国海证券认为,三次大幅度下跌市场均有加息预期影响;与本次下跌不同的是,前两次医药板块本身都有较重大政策性利空出炉,行业估值逻辑和利润预测产生剧烈变化。具体来看,2011年国内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推出首次“集采”的探索方案,2018年下半年叠加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国家医保局首轮正式集采,重大的行业利空重塑了制药板块格局和估值逻辑。

对于节后医药股的调整,黄翰漾表示,这段时间医药板块回撤更多还是源于市场对于估值的担忧,基本面本身并没有问题。像白马股中的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相对回撤更多一些,也因为它们估值相对处于历史中高水平,部分公司去年估值曾阶段性达到百倍以上。

业绩方面,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70多家上市公司,目前有近300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0年度业绩情况,近七成公司净利润实现(或预告)同比增长。圣湘生物、英科医疗、达安基因等70多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或预告)同比翻倍,这其中不少为抗疫类公司。一季度业绩来看,目前有近20家医药上市公司已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这些公司净利润均为同比增长且绝大部分增速都在30%以上。

估值处于什么水平?

2020年上半年可以说是医药行业的一个大年,无论是估值溢价率还是机构持仓基本上处于上行态势,并达到历史高位水平。经过这波回调,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如何?

“当前医药板块无论估值溢价率还是机构持仓情况基本上已回落到历史上的中低水平。部分标的的绝对估值可能还是不低,但整体已不贵。”黄翰漾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医药板块整体市盈率在42倍左右,距离2020年出现的阶段高点60倍以上已经大幅回落,接近2010年后的水平。以近10年数据来看,医药板块市盈率均值为39倍,当前市盈率与这一均值已非常接近。

不过,医药板块子板块众多,子板块之间估值差异比较大。以近10年数据来看,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市盈率高于历史均值,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和医药商业最新市盈率低于历史均值,中药最新市盈率已与均值非常接近。分化较为明显的有两个板块,医疗服务板块当前估值仍在百倍以上,远远高于历史均值(85倍);而医疗器械板块当前估值已大幅低于历史均值(54倍)。

具体到个股来看,医药股估值分化也十分明显,不少细分领域龙头估值目前仍在百倍以上,如药明康德、通策医疗、爱美客与爱尔眼科等。

另外,尽管医药板块估值明显回落,但对比海外市场标的,国内医药股的估值还是更贵一些。

黄翰漾的观点是,新兴市场本身会被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率,A股市场估值水平本身就高于美股市场。再聚焦到医药行业,海外医药行业相对较为成熟稳定,头部公司增速相对不快。相比之下,国内医药企业的成长性和确定性更强,从成长性的角度市场给予了更高的估值。

调整后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新周期叠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医药产业迎来深度变革。调整行情下,医药投资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黄翰漾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诸多医药领域的创新赛道,如疫苗、创新药、检测、医疗设备、互联网医疗等,可能会成为长期高关注度行业。他对医药板块中值得长期关注的三大细分赛道进行了具体分析。

对于创新药,他认为,当下创新药市场竞争已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过去,Me-too类(又叫派生药))产品上市后尚能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创新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前Me-better(改良模仿)和Best-in-class(同类最优)药物逐渐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这类药物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行业目前还处于创新的上半场。相比药品行业,器械产品专利悬崖现象并不明显,品牌护城河更加深厚,政策推出的时间相较药品行业略有滞后。近年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有攀升趋势,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监护仪等细分赛道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随着创新医疗器械的脚步加快,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赛道如发光、MRI(磁共振成像)等,国产创新器械替代进口的故事正在加速上演。

消费升级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在医药板块中也是如此。长期来看,消费医疗是医保控费降价趋势下的避风港行业,其中医疗服务既有相对刚性稳定的下游需求,又有消费升级的推动力,量价齐升是医疗服务的长期趋势。

综合当前市场上机构观点来看,绝大部分机构表示,本轮调整并没有改变行业长期成长逻辑,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核心资产以及二线资产的行情并没有结束,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


中方信富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
中方信富公众号
图片
推荐内容